點亮建筑新夢想
LIGHT BUILDING NEW DREAM
企業(yè)BIM定制培訓服務經典案例
全面講解!最落地的裝配式BIM應用! 二維碼
如何做好裝配式BIM應用落地 在開篇前,先分享一組最新數據: 據住建部統(tǒng)計: 2019年全國新開工裝配式建筑4.2億m2 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約13.4% 較2018年增長45%,四年來平均增長率55% 總的來看 裝配式建筑發(fā)展良好 在建筑產業(yè)轉型升級中 擔任著重要角色 各地的裝配式新開項目越來越多 參與的人員也越來越多 裝配式必須用BIM嗎 到底有用嗎 怎么才能做好 過程中該怎么做 …… 那我們今天就來仔細說說 裝配式必須要做BIM嗎? 根據我們的切身經驗 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: 必-須-要-做! 從大方向來說: 裝配化的方向來自工業(yè)生產,任何一個工業(yè)產品都不會沒有模型。 從項目本身來說: 三維模型是發(fā)現問題的最佳手段。 BIM在裝配式中到底有什么用 一、在裝配式項目中,BIM模型提供了一個各系統(tǒng)集成的三維視角。 裝配式工藝不同于傳統(tǒng)現澆,各構件分開設計分開生產,在協(xié)同配合方面多少有所欠缺,很難避免,BIM三維視角可以將各類構件及系統(tǒng)集合體現,且直觀易想象,細節(jié)不易遺漏。 二、當施工過程中,相關方案需要修改時,精細化的模型能幫助你快速完成。 以外防護架為例,實際項目中,外防護架的設計生產及拼裝安裝,是相當耗費精力的一部分工作,深化設計時,涉及到墻體內部孔洞預留、孔洞與鋼筋的避讓、架體本身的穩(wěn)固搭設、整體美觀平整度,以及位置調整帶來的相關節(jié)點的調整,牽一發(fā)動全身,如果沒有整體的模型幫助技術人員做協(xié)調考慮,調整起來難度很大,甚至無從下手。 裝配式BIM怎樣才能做好 一、關于介入時間 請看下圖 設計階段:最理想的狀態(tài)是從設計就開始介入,根據現有的BIM深化經驗,將解決辦法前移,在設計初期規(guī)避一些后期操作難的部分; 構件深化及生產階段:此階段的深化不僅僅局限于預制構件,更需要將相關系統(tǒng)都融入模型中體現,比如現澆節(jié)點鋼筋分布、鋁模、外防護架、墻體斜支撐、室內管線點位等等。所有這些,同樣關系到預制構件的深化 因此在構件廠定制模具之前 一定要預留深化設計的時間 最好考慮1~1.5個月 二、關于模型創(chuàng)建環(huán)境 結合客戶的交流反饋 目前預制構件深化階段 大家選用的軟件有以下三種 Revit、 Tekla、 Pro structure 我們的建議是 采用Revit繪制 因為其余工作:現澆模型創(chuàng)建、機電模型鏈接、施工方案模擬等 都是在Revit環(huán)境模擬 統(tǒng)一用Revit 相互配合更加方便 BIM模型需要具備哪些信息 一、模型的準確定位 項目所有模型使用一套標高軸網,各系統(tǒng)模型的準確定位,能夠方便后期的鏈接整合,對系統(tǒng)間配合起到重要作用; 二、精確的構件外形尺寸 真實準確地反應圖紙信息,是模型模擬的基礎,這樣才能夠準確地發(fā)現圖紙信息存在的問題; 三、相關零件根據真實尺寸模擬 預制構件中所用到的預埋件,如灌漿套筒、斜撐埋件、吊釘等,以及墻體構件斜支撐、外防護架,均需要根據現場所選用的實際型號尺寸進行模擬,有助于做到更精準地優(yōu)化; 四、需要包含現澆節(jié)點模型 裝配層模型創(chuàng)建階段,不要忽略了現澆節(jié)點的模擬,很多難處理或是易忽略的節(jié)點往往是出現在現澆部分,且現澆部分模型創(chuàng)建工作并不繁瑣,因此切勿省略,利用工作集管理即可。 基于模型的衍生成果 一、外防護架支撐尺寸統(tǒng)計 外防護架模型調整完成后,可直接提取出模型中存在的架腿尺寸和數量,方便將文檔交予防護架生產廠家,用于生產發(fā)貨核對。 二、ALC墻體排版 裝配層模型完成之后,可載入一個參數化常規(guī)模型族文件,模擬ALC墻體切割排布,并可將常規(guī)模型族賦予共享參數(長、寬、高),然后提取明細表或進行標注出圖。 當然BIM不是萬能的 有些問題用BIM解決很方便,也有一些并不適用,比如:裝配率的驗算。 基于模型計算裝配率,需要前期就在模型中規(guī)劃各種參數,包括體積、面積、還有長度,其中【內隔墻墻體、管線、裝修一體化】部分還需要計算墻體兩側面積之和。 經過試驗,工作量確實太大。 反而不如用CAD平面圖紙計算。 我們致力于研究BIM應用落地,但從不吹捧“BIM萬能論”。 它僅僅是個工具。 (責任編輯:奚雅青) |